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各地的红歌此起彼伏,“荧屏红色经典剧目”不仅带人民进入那段峥嵘岁月中的史海钩沉,在大量场景中,还原了共产党人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展示了那些年代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光辉形象。
红歌传遍神州大地,红剧火爆电视荧屏,那些红色年代共产党人所使用的简陋的家具呢?是否应该借机倡导一下老一辈革命家的牺牲精神,引起现在某些堪称“豪奢”的地方政府的警醒?
红色年代的艰苦岁月
电视剧《开天辟地》以中共一大为历史背景,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风云历程。在这部电视剧中,家具的对比非常强烈。有军阀使用的欧美古典家具、有土豪使用的明清家具、也有日本浪人使用的和室家具,但在年轻的共产党中,书桌、会议桌、木板凳、木床,一切都因陋就简,尽量还原那段重要历史时期的真实原貌。
电视剧《红色摇篮》描写了1929年至1934年这5年多时间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苏区的历史。剧中用大量日常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福建土楼风貌、闽西风俗民情被全景式展现,那时候共产党人所使用的家具,与贫苦农民无异,相当简单。
电视剧《毛泽东在陕北》描写的是1935年红军长征后党中央落脚陕北13年的历程,破窑、土炕、缺胳膊少腿的杂木家具随处可见,生动地再现了“延安精神”。
在这一个时期的影视作品中,党长期根植于劳苦大众之中,所用家具只能用简陋来形容。“那时哪有家具?谈何生活,即使解放后,也没有多少人在意生活物质。”曾当过兵的近90岁的黄老先生谈起那时的生活,还流露出许多骄傲。
老一辈人的青春回忆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述了中国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始末。按理说,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和这批归国科学家完全有理由享受更为豪华的生活,但在全剧的家具场景中,老一辈开国元勋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具都极为简朴。
著名的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是国内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写过一本普及设计知识的书《骨子里的中国情节》。他在红专厂开辟了一个展览,完全是改革开放前中国家庭的家具样板,不仅有他的中国情节,还有他对他们青葱岁月的理解和回忆,吸引了很多中老年人前往观看。
杨柳杉木是当时中国民间家具的主要材料,藤木结合的家具已属流行。“那时候民间并没有红木家具的概念,普通材质可能更受欢迎。”专收购旧家具的温先生告诉记者,那时候的家具款式简单,但民间木匠也保留了榫卯结构的做法,但家具平面(椅子的坐面、桌面等)与主题框架的榫卯并不结实。“因为当时的木材大多是普通的木材,密度小,而且大多用木或者竹榫连接,用得多了,就摇摇晃晃的。”据他介绍,当时最流行的手法,就是将家具漆成颜色,以解放绿、解放红居多。记者在他收购的旧家具中,看到不少杂木材质的家具,有些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材质。在其藏品中,有一张荔枝木的凳子,束腰、起线、罗锅枨、马蹄脚,造型延续了清末家具的痕迹,用料墩厚,包浆自然,可惜四脚触地处有些腐烂,面板也有小裂缝。“应该属于上乘木材,抗酸性很强。材质硬重,坚韧耐用,不怕水,比一般红木更具观赏价值。”温先生透露,他同时强调,改革开放后,这些家具被人归为“土”的一类,渐渐淡出民众生活。
老元素换新颜配搭时尚
在王受之的老家具展上,还有很多怀旧物品,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铁皮暖壶、上海旅行包、军用挎包、搪瓷缸、家用小马灯,“就像解放鞋一样,那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对这些老物品,那一代人有着无可磨灭的印记。”观展的秦女士告诉记者。而这些老物品,也在现在的时尚中成为一种清新的潮流。在香港的朗豪坊,就有设计师专门设计了一个雕塑:身穿中山装手拿红宝书的形象,而后一个装扮一样的人,却拿着一部火红的时尚手机。这就是新旧反差的兼容。在香港,还有一家公司,就专门采用马灯的元素,制造了一系列的现代灯具。一些国外的设计师,还采用马灯元素设计出时尚的香薰灯,在宜家家居出售,而红专厂和唐宁书店都有搪瓷缸出售。
一件老家具,足以满足普通人的寻旧心理。当然,消费者也可以发挥想象力,自己在家动手改造,体验DIY过程中的乐趣和DIY成果带来的喜悦。动动脑筋、动动手,赋予旧家具新的色彩与生命,就可以为你的居室打造出一番新天地。
更多精彩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